水印虾峙的文化臆想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更新时间:2012-07-10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祭海的大旗飘过,古老的腰鼓敲过,民俗奇葩渔民舞舒展着渔家兄弟的激情与豪迈。今天,一个奥运火炬手就从这个吆喝着拔船号子的偏僻渔村走出来了……

    虾峙,舟山群岛南部一组关于8座住人岛、44座无人岛、72座礁的水墨画系列,星罗棋布在海这张大平面画卷上。坐在水岸边咀嚼一座岛屿,灵感是尾随而来的游鱼,在摇着月亮摇着渔舟的夜晚,我徜徉着的春天也浸泡于海中了,仿佛耳畔响起的依旧是“刹拉子吼哟,刹拉子哟”的渔家号子。我需要编构某海洋传奇故事的道具,哪怕只是去翻阅一页狭长的水印的诗歌——曲折的岛岸,形似一只大灵虾浮于海上。站在众多岙门中的一个,视线与其他岙门成犄角对峙之势,而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所以当月光悠扬地流淌进我的小窗,我笔下的故事就成了这一则则水印虾峙的文化臆想……

                       两朵白莲和一池湖泥

    舟山岛屿千余,岛名以通俗见多。东白莲、西白莲和湖泥山,恐怕是俗中最见雅、最见自然和谐的岛名文化系列。我想这些岛名应该出自最早摇着舢舨渔耕于此的周族人的祖先,打开古朴的 《周族家谱》,我寻觅到周族人的故土在湖广,有爱莲植莲的传统。明末,周族人因兵灾迁居镇海, “逐渐支脉繁盛……分居六横,湖泥,东、西白莲等岛落业捕鱼者甚众”。

    爱莲的周族人,为纪念故土和祖先,他们把自己居住的岛屿称作湖泥山、东白莲山和西白莲山,构成了一幅以 “湖泥”养育“白莲”的海上和谐花园。这不就是濂溪先生的遗风?这位在官廨辟莲池、种莲花、写《爱莲说》又自喻莲花的周敦颐(1017—1073),这位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以教育家和文学家的清廉人品,被黄庭坚评赞为“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的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的周元公,这位妙笔开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莲花的周茂叔,他是否知道,他的后人在将两朵漂浮的莲花从平静的湖面栽移到大海的同时,也完成了从“植莲”到“牧渔”这一生产、生存方式的转变,完成了内陆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自然交接。
    舟山的海洋文化属于一种多元的移民文化,东白莲、西白莲和湖泥山见证了湘文化与浙东海洋文化的融合。湖水靛青黛蓝,白莲的根须扎于十几米水下,根须上密密麻麻的小毛须,紧紧抓住湖泥,吸收着湖泥中的营养,它们存在的意义在于要不屈不挠地冒出水面,独立于风头,为了绽放那朵生命中最婀娜多姿的莲花。这让我不止一次地瞻仰:那些放舟海上、颠泊漂流的渔人,猎猎于风口浪尖,以激情和豪放塑造自己乐海搏海探海的生命之光,不管什么时候,他们心里都打着一条缆,随时为着岛上的亲人,系上归航的路。

                       一匹奔马和十八只眼睛

    形似一匹奔马的海岛和一匹隐现在岛畔的奔马,这两个酷似诗歌的意象,书就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悬念的岛名——走马塘。

    老人们都说:这是一匹走马塘的先民还未进岛定居之前就存在的马,在雾天,她昂首嘶鸣。许多来自海岛的传说本身就是像雾像风又像雨,无法也无需用事实去澄清,所以传说和传说中的马应该也如“神龙见首而不见尾”,这是一匹什么朝代肩负什么使命的马?这样遥远而神秘的臆测恐怕不单单是庄、潘、刘等原住岛民和三两座寂寂无名的自然村落所能承载的,也许这是一匹孤独的南宋的御马——小康王赵构避金兵于昌国,为村姑所救,见岸边一渔船船头有两只圆鼓一样的部件,不知何物,村姑告诉他是船眼睛。船由船老大驾驶,生眼睛干啥?为了发现鱼群呀。小康王很惊奇,喃喃自语:那干脆生上十八只眼睛,不就能发现更多的鱼群吗?这个源自虾峙岛船模大王蒋富龙祖传的传说,让我滋生一个联想:赵构在金兵的紧追之下慌不择路,或许登上了那艘他要金口御封十八只眼睛的渔船,而将一路驮他过来的骏马丢弃在孤岛上。又或许这就是那匹民间流传中渡江而来的泥马,开国帝王总有些神明庇佑的非凡传奇以应其天子之命。

    走马塘给我们缔造了一个个自生自灭、却绵延滋长的联想隧道,维系着世纪风雨中长相厮守的文化家园。小康王走后,舟山的大对船船头上果然出现了“十八只眼睛”——九只一舷,每舷中间各一只大眼睛,大眼睛两侧各四只小眼睛。传说就是这样在历史中寻找可以找到的模糊影子,而文化就是将这种传说兑现为清晰的影子。“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奔马没有像桃花岛安期生一样翮然仙化,她似乎就隐约在五海山的海市蜃楼之中。而“十八只眼睛”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就只有成为舟船文化的一种标识,安然地躺进博物馆里了。走马塘先民流淌至今的智慧,是一道因模糊而具有无限张力的影子,给予了我关于一匹奔马和一艘渔船上“十八只眼睛”的领悟。

                       一把铜剑和虾峙的另一个名字

    旧时虾峙各岙多“会”,出会,是传统的舟山海岛民间迎神赛会的重要活动形式,集宗教信仰、民俗娱乐于一身。一般先由民社自发组织行会,后演变成由庙方组织的一整套初具规模的庙会队伍。1944年春节,虾峙圣塘庙长春会沙峧分会柱首为筹措庙会摆灯头节 (正月十三至十七),向圣塘庙请来令符,印绶宝剑于街头,出会旗聚众募款,正月初六会出小双村,演毕乘船归里,船至“大悬山”附近海面,此时风平浪静,会人沈民生捧着印绶宝剑稳坐于船头上,不料宝剑突然莫名脱手,流失入海,捞之莫及。2002年农历六月初一,大双岛茶岙陈姓父子驶一小渔船,在大双山附近海面流网作业,见一网上来缠着一个棒形铜质物,系一把刻着双龙图案的铜剑,剑身长六十厘米,宽五厘米。不数日,沈民生闻悉剑情,即来陈家观睹,竟是59年前自己亲手流失的双龙宝剑,剑身并无污损,完好如初。

    伴随着双龙宝剑的横空复出,一组相关的农历日期让我陷入迷惑:正月初六,六月初一,日与月恰好倒置,前者失而后者复得;再看年份添一则成就六十年甲子循环,似乎又预兆着无一不成六。这冥冥之中的巧合让铜剑多了一份传奇和对传奇的期待。传说,剑是蚩尤发明,历法为万年发明,两人皆远古时代的人物。是不是宝剑和历法在这里被扣上了一个相互纠缠不清又彼此不能割裂的套儿?在民间,剑又是除恶镇邪的灵器。剑光声色,是海岛民众太平祥和的心灵祈祷,是慰藉,是信仰,是和平的守护,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元素在海岛这样特殊的环境中自然揉和自然承续的海洋文化标志之一。

    忽然想起宣统年间那场易“虾峙”为“灵和”的行政改名游戏,我惊讶地有了点头绪,“和”是天下和谐,是天人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理想;“灵”是岛民所有竞争与发展的原则和途径,是岛民面对时势变化和自身需求所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和自我完善的灵。而这不正是铜剑所蕴涵的本义?

                       一块男人的匾和一块女人的牌

    “义勇捍匪”,男人的匾;“钦旌”,女人的牌。

    一块给英雄,一块给贞妇;一块保障的是生命与家园的安全,激励着海岛留守者和建设者们的精神信仰;一块维系的是男权社会的人伦秩序,代表着某段漫长的历史时期高高在上的统治规则。

    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匪”是一个同样动荡的字眼,动荡得令人毛骨悚然。大海是海盗们实现职业梦想的舞台,也是他们赎抵罪恶的坟墓。倭寇、绿壳们的斧头利刃,和斧头利刃下舞动的烧杀抢劫,最终毕竟无法与正义者的力量抗衡,横行无忌的专业罪犯,其结局只能在笼罩阴郁的天空中,将他们的嘴脸卷裹进历史的浪头,沉入海洋的最深处。而“义勇”一定是大智大勇,“杀生成仁,舍身取义”,亦为人之正道,孔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那是道光二十年(1840)的六月,徐家瑞、贺君先、张和通、朱和高、郑大川、包全寿、俞恩范、朱来有8位铁骨铮铮的渔家汉子,面对海盗来犯,勇往直前,斩孽无数,书写了虾峙岛最悲壮的抗匪历史。

    礁岙村那块代表清王朝对贞节妇女最高褒奖的牌坊,依旧高挂在一个面朝大海的灰瓦石墙的门楣之上。18岁守寡的陈门蒋氏,是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关系和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前提下,恪守对男人的“信义”。孔孟制造的道德就是向女人灌输从一而终的贞节思想,在道德的重压面前,“蒋氏”们都会守身如玉。然而在今天,当道德偏离点方向或者道德约束不到的地方,思春、出轨、婚外情等也一样冲击着孔孟们树立的贞节榜样,被贞节了肉体的人们,精神上可不可以红杏出墙呢?“钦旌”匾不会再有了,而我们的文明却依旧要在传统与反传统不断蜕变的交替过程中讲述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男人的匾,让女人的牌充满意义;女人的牌,让男人的匾有了价值。

                       一支拔船号子和一个火炬手

    “新船造好要落水,请乃兄弟来帮忙。人头分耷开,拔船开始了。众兄弟呀,团团聚带拢。小小船呀,(众人:哎喝,嗨呀花呀,哎依呀喝)拔船拔两头啊,中舱其会走。锦鸡五更啼呀,凤凰半天飞呀。头像金裹桶,是一条赚钱龙。樟树梁头梓树底,永生永世撑不餍。众兄弟呀,大家竭把力呀,怎会有介重呀?拔其船会动呀。众兄弟呀,总是人多力才齐呀,拔其船会镰呀。新船下水两头翘,龙王一见哈哈笑,龙王龙王帮帮忙,网网舱打舱,丰丰满船装。争取五月谢洋做头台,请那众兄弟去喝一杯呀。这把送下去呀,再来一把凑呀。”

    黄石村的渔民当年就是吆喝着这样一支渔歌号子,把一艘艘新船送下水的。黄石村是过去炼石岙和黄沙岙的合称,最早定居黄石的张家夫妻,在300多年前的某个初夏,发现这里渔情旺发,于是叫来北仑小港老家的同族兄弟,渔汛一直持续到中秋。渐渐的,陆、李、蒋等家族聚居于此。一大批名扬四海的全国劳模、名老大神奇般地在这个村岙里诞生,淳朴与浓郁兼具、秀丽与豪美并茂,缔造了“浙江渔业看舟山,舟山渔业看普陀,普陀渔业看虾峙,虾峙渔业看黄石”这个不是神话的神话。

    祭海的大旗飘过,古老的腰鼓敲过,民俗奇葩渔民舞舒展着渔家兄弟的激情与豪迈。今天,一个奥运火炬手就从这个吆喝着拔船号子的偏僻的渔村里走出来了。作为率先打破传统渔耕方式,驾驶船队远赴北太鱿钓的勇士,李科平成功地给自己标注上了“群众远洋渔业第一人”的重量级称呼。这样的称呼更演化为一顶足以让舟山人为之欢呼雀跃的桂冠——全国海洋渔业系统唯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奥运火炬手!

    从耕海牧渔者到奥运火炬手,李科平争到了“谢洋做头台”的那份荣耀。厚积薄发的虾峙人将其同舟共济、勇立潮头海洋人文精神的“独树一帜”,抖落成开放进取、开拓创新核心价值观的“独树一炬”。

 




凡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浙江图书馆 Copyright 2008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曙光路73号 浙ICP备0500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