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洋生物生产力
来源:浙江在线 更新时间:2012-07-03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海洋中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所生产的有机物的重量(或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人类食用的各种水产品一般需经过初级生产、二级生产、三级生产甚至四级生产,才能达到终级生产。各级生产力的转化通过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来完成。

  海洋生物生产力包括: ①海洋初级生产力,也称海洋原始生产力。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一般以每日(或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克碳/米2·日或千卡/米2·小时),其大小首先受光照强度的制约,其次同海水中氮和磷的含量、使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水与表层水起混合作用的上升流的特征和季节有关。据苏联学者马尔科夫(K.K.Markov)1980年计算,世界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达43×1010吨碳/年。不同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并不相同,其中沿岸海域最高,平均为1000毫克碳/米2·日,次为近海海域(340毫克碳/米2·日)、赤道辐散区与亚极区间过渡海域(200毫克碳/米2·日)和亚热带与亚极区间过渡海域(140毫克碳/米2·日),亚热带贫营养海域最低(70毫克碳/米2·日)。世界三大洋中,印度洋平均初级生产力最高(80克碳/米2·年),大西洋次之(69克碳/米2·年),太平洋最小(46克碳/米2·年)。

  ②海洋动物生产力,包括海洋生物二级、三级、四级生产力(合称为次级生产力)和终级生产力。其中二级生产力以植物和细菌等初级生产者为营养来源。二级生产者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大部分底栖动物和幼鱼、小虾等。三级生产力以上述二级生产者为营养来源。三级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三个环节,主要包括一些肉食性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其中一部分成为海洋水产资源。四级生产力在三级生产者的基础上重复循环。终级生产力处于食物链末端,不再被其它海洋生物所摄食。主要包括凶猛的鱼类(如金枪鱼)和其它大型、特大型海洋动物,其中绝大多数为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其数量多寡直接影响渔业的丰歉。海洋生物数量不仅同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少、而且同食物链的级次有紧密联系。通常,食物链级次每升高一次,海洋生物数量减少4/5~9/10。由于大洋区的食物链一般为5级,沿岸区为3级,上升流区为1.5级,故上述海区的鱼类生产量和单位面积的鱼类生产力差异十分悬殊。据推算,大洋区鱼类生产量仅为上升流海域和沿岸区的1/75,上升流海域和沿岸区单位面积鱼类的生产力,分别较大洋区高6万和680倍。在热带洋区,生物生产力和陆地上的沙漠一样低。




凡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浙江图书馆 Copyright 2008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曙光路73号 浙ICP备0500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