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南澳岛
来源:中国海洋报 更新时间:2012-02-17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图为南澳岛上的风力发电厂

 

  图为总兵府门前的大榕树

  南澳岛距离台湾岛仅160海里,是广东省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两岛隔海相望,血脉相依。1月12日一大早,记者从汕头市坐轮渡出海,半个小时后,到达南澳岛,此时天空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气温大约15摄氏度。习惯了北方冰天雪地的记者,来到冬季的南澳岛,领略到一番别样的南澳风情。

几乎每家都有台胞亲戚

  南澳是台湾同胞的祖居地之一。“我们这里几乎每一家都有台胞亲戚!”提到台湾,南澳人很自豪地说。在南澳人的印象中,改革开放初期,两岸还未开放,党中央指定南澳岛为台湾渔船避难、供给的海岛。那时候,南澳码头经常有台湾渔船停泊,并有大批台湾渔民与南澳人有贸易往来,南澳岛是当时台湾与大陆往来的唯一通道。
  目前在台湾生活的南澳籍同胞也有十多万人,台湾的高雄市有南澳同乡会,恒春市有南澳街和南澳山。1943年,南澳岛农业歉收,发生大饥荒,大批南澳人选择逃荒到台湾。随着南澳人的后代在台湾繁衍生息,台湾成为南澳人的第二故乡。近几年,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前往南澳探亲、寻根的台胞日益增多,很多年迈的老人陆续回南澳寻根定居。

亚洲最大的海岛风力发电场

  南澳人说,南澳岛每年7级以上大风天有200多个。据统计,这里年平均风速达8.54米/秒,有效风能密度达1101瓦/平方米,素有“风县”之称。一南澳居民指着山顶上一个个巨大的白色风车,向我示意南澳风电场的位置。南澳风电场始建于1988年,由上百部风机组成了风车阵。到目前为止,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54330千瓦,年可发电约1.4亿千瓦时,年有效利用时数超7000小时,创产值近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岛风力发电场。“虽然我们有这么大的发电场,但是电都是输送到外面去,供给汕头等城市使用,岛上的电还要依靠外面输送进来。”一位南澳人说,“我们岛上没有工业,风电场就是唯一的企业。近些年随着旅游的开发,很多外地人过来洗海澡,南澳的大风车也成了旅游景点。”

总兵府里“验兵石”

  除了风电场这样的现代建筑,南澳岛还有傲人的历史文化古迹。历史上,南澳是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虽早在明朝已是“海上互市之地”,却也因此沦为盗寇的觊觎之地。为加强海防,明朝设置了南澳镇总兵,统领福建和广东水师。现存的南澳总兵府就坐落于深澳古镇上。在总兵府内的两间展室里,摆着当年总兵府的模型,墙上写着南澳历史及历代总兵的名字,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便是其中之一。
  总兵府院内还收集有明、清名人的墨宝碑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港约、税务碑刻。在碑刻边,是两座鸦片战争期间用于抗英的4000公斤和3000公斤大炮。此外,当地人介绍说,总兵府院内两棵大榕树有410年的树龄,其中一棵树围达到14米,至今枝叶繁茂,生机旺盛。据说明朝末年郑成功曾在树下讲演,招兵去收复台湾。所以这棵树被后人称为“招兵树”。在“招兵树”下,摆放着一块验兵石,重达119公斤。当地人告诉记者,明末为收复台湾,郑成功在南澳招集兵马时,就以这块石头检验新兵,搬得起石头的人才能入伍当兵。

“南澳1号”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南澳岛重新被国人关注,起于2007年。当年5月,在南澳岛与半潮礁之间海域发现一艘长17米的明代古沉船,沉于海底25米~30米之间,船上及四周有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瓷器约上万件,其文物价值可媲美阳江海域宋代古沉船“南海1号”,后来该船被命名为“南澳1号”。2010年5月18日,央视《中国记忆》栏目用3个小时直播了“南澳1号”船载文物的打捞现场。这艘沉睡了460余年的明代古商船,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实物例证。

 

 




凡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浙江图书馆 Copyright 2008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曙光路73号 浙ICP备0500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