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化
  • 浙江戏曲
  • 非遗保护
  • 文物保护
  • 文化建设
  • 返回->首页->文物保护



    鲻山遗址
         鲻山遗址位于汇头乡西岙村鲻山东麓的三叉江桥东南(现属丈亭镇西岙村),由于早年曾发现有陶片,遂于1981年由省考古所进行挖掘。从出土陶片分析,内涵有夹炭量较高的夹炭黑陶,以及烧制温度较高的夹砂灰红陶和泥质灰红陶三个陶系。1996年9月至12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成联合考古队,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此次发掘历时三个月,发掘面积达35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3米,野外分为10个层次,出土有石斧、纺轮、骨簇、象牙雕刻件,及大量陶器等遗存千余件。从已发现的实物及遗迹来看 ,该遗址年代相当于河姆渡遗址的第二、三文化层,即距今约五千五百年至六千四百年之间。分布面积约有数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六十公分。
        发掘的重大成果:一、是发现并确认河姆渡文化大量使用燧石器打制石器,这在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尚属首次。二、发现了连片干栏式建筑遗迹,主要是桩、坑、础、撑木等建筑基础部分,揭示了桩、坑、础的内在联系,对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有了进一步了解。三、鲻山遗址出土的陶器无论器类,器种均与河姆渡遗址雷同,其中陶釜、陶罐等陶器的器形早晚演变发展轨迹清晰,再次证明河姆渡文化一至四期文化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
        鲻山遗址保存完整,于1997年8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05-29 15:44:10
    © 2009 ZJLI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