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化
  • 浙江戏曲
  • 非遗保护
  • 文物保护
  • 文化建设
  • 返回->首页->文化建设



    效益 实力 升级:推动现代文化服务业体系建设
        当人们普遍地以是否盈利或盈利的方式来划分文化产业时,还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本文作者正是试图从文化服务业这一概念出发来阐释问题,文化服务业不仅可以统筹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更可以与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对接。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做法并非是要提出新的概念和体系,而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提供多元化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
        当前,现代技术不断融入文化领域,新兴文化内容产业不断崛起,国际间交流与竞争不断加剧,文化观念、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以及流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文化创新的速度、文化服务的水平以及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对于“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两个围绕”不仅提出了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想,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服务业发展的背景、路径、目标和举措。
        提高文化服务效益  壮大服务业实力  迎接世界服务业发展的挑战
    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中,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有281家,超过半数。2005年,世界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达68%。发达国家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也紧跟时代潮流,其中一些国家已实现或接近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服务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经济的产业转型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逐渐清晰。
        公益和非公益服务,是文化服务业的基础  在产业发展的视野里,公益与非公益的划分不是从服务的角度,而是从全社会的公共利益的角度对那些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界定。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任何具体产业中,都有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之分,都普遍存在公益性与非公益性之别,都需要政府部门组织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弥补市场服务的不足。
        文化服务业中存在的公益与非公益之分,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文化需要。文化服务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统筹公益服务与非公益服务资源,一方面体现共同的文化意志,享受共同的基本文化服务,一方面体现差异化的文化需求,让不同人群享受到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在文化服务领域,公益性质的服务更应该体现文化的特点,更应该强调遵循服务的标准和要求,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提供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统筹产业与事业,增强文化服务业竞争力  长期以来,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依靠公共财政支撑、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单位被定性为事业机构;凡具有商品性质、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的单位被定性为产业机构,这样,文化行业被分成了事业与产业两个部分。而从服务业的宏观视野看,所有文化服务业都是以文化资源和内容为核心,以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为目的,因此,可以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属于文化服务业范畴。
        要迎接世界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应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筹在文化服务业的体系中,按照文化服务业的规律和特点,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挥文化服务资源优势,提高文化事业机构的服务效益,刺激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服务水平,强化对外文化服务能力,缩小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增强文化竞争实力。
        推动文化服务业升级构建现代文化服务业体系
        文化服务业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的新兴行业,它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新组织方式、新营销模式等特征,与高科技性、新兴性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文化服务业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建立长效的体制和机制。从满足人的全面文化服务需求的角度来说,现代文化服务业的体系,应该在文化条件方面,具有创新的文化服务体制、现代的文化服务设施和健全的公共服务网络;在文化服务方面,拥有一流的文化艺术精品、丰富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满意的文化服务内容;在社会环境方面,具备优秀的文化人才、发达的文化产业和繁荣的文化市场,这三个方面九项支撑是现代文化服务业体系的基本内容。
        推动文化创新,加快发展现代文化服务业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已经成为时代特征、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已经成为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新动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应当大力推进以文化服务为中心的文化创新:创新文化服务观念,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关注文化民生,强化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文化服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创新文化服务体制,建立与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文化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使公益性文化服务充满生机和活力,经营性文化服务竞争充分,并使资本充分流动;创新文化服务内容,大力提高现代技术在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增加新兴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品种;创新文化服务业态,发展能体现文化创意和适应科技进步的新兴文化业态,为社会创造新的服务领域和空间;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努力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和贴近大众的新的文化服务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需求;创新文化服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发展路径,加快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和社会化服务的速度,率先在文化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文化服务的工作作风,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充满创业激情的文化服务业队伍。
        繁荣文化市场,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与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是政府部门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壮大是文化市场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市场繁荣是文化产业壮大的环境和保障,促进产业发展离不开构建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繁荣市场需要有力的产业支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完整的现代文化服务发展环境。
        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必须要: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市、区)、乡镇的文化产业区域格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资源集聚和产业融合;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建立健全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大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方面的作用。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现代文化服务业的基础  发展现代文化服务业,必须要做到:第一,着力构建以知识传播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加强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一批文化工程建设,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推动公共文化传播方式升级。第二,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使公共文化服务增添科技性和新兴性,为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第三,坚持用现代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方式和手段,提高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水平,增加优秀文化艺术服务的产品数量。第四,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益,降低服务成本,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发布时间:2007-11-23 09:33 来源:www.ccdy.cn作者:赵红川  
    2012-05-29 15:40:07
    © 2009 ZJLI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