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化
  • 浙江戏曲
  • 非遗保护
  • 文物保护
  • 文化建设
  • 返回->首页->民间文化



    天台民俗风情--清明
       “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荆楚岁时记》)古人在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春秋时代,介子推随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文公饿了,他甚至割下自己的肉来帮助充饥,可谓鞠躬尽瘁。可是后来晋文公登上宝座,赏赐随从时把他给忘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看不惯随从们争功夺利,就隐居绵山。晋文公发现后,想用放火烧山的办法逼他们出来。他们却不改初衷,抱着树木被烧死了。文公后悔不已,下令立庙祭祀,规定每年到烧山之日,禁止烟火,只准吃冷食,以示悼念。
      天台冷食是吃清明饼。《天台风俗志》里记载:“采菁()作饼,以备寒食。”把菁洗净煮熟和糯米粉捣匀,用面杖压成扁圆形,用豆沙作馅,放进特制的模子里印出花样,蒸熟以后就成为形如碧玉的清明饼了,还有用笋末、肉丁等作馅捏成饺子的,叫清明饺。
      清明是廿四节气之一,每年都是四月五日这一天。这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大好时光。人们竞相奔往芳草天涯,作郊野春游,这活动叫“踏青”。与此同时,孩童常作放风筝(天台人叫“纸鹞”)和斗鸡蛋(两蛋尖挤触,不破者胜)的游戏。旧时天台还有戴柳圈的风俗。民谚称:“清明勿戴柳,后世无娘舅”,似与他处辟邪无关。
      清明千年不易的风习,就是扫墓,天台叫做“拜坟”。“清明长长节”,祭祖扫墓的活动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旧时一家或一族的男女老少担箱荷锄,摆以酒设馔,焚化纸钱,礼拜祖先,同时铲除荆草,加盖坟土,借以寄托哀思,缅怀九泉之下的亲人。
      现在清明前后,各界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都要到城东老麻山上的“天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扫。碑上镌文:
      “天台位于浙东中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地灵人杰,人民勤劳、勇敢,富有反抗精神,不甘忍受压迫和剥削。一九二七年创建中国共产党天台支部,率领群众闹当平粜。继而桐柏暴动,组建工农红军,唤起民众,点燃抗日烽火,高举解放大旗,三克县城。华顶山麓红旗漫卷,始丰溪畔血染山城,谱写下可歌可泣篇章。建国后,剿匪反霸,巩固政权,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先烈功勋卓越,英雄业绩彪炳千秋。倏忽天台解放届四十年,旧貌换新颜。饮水思源,毋忘先辈创业精神,开拓未来,更须发扬光荣传统。爰立此碑,旌表前贤英烈,昭示后世子孙,藉以永志。”
    2012-06-29 09:10:57
    © 2009 ZJLI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