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浙江戏曲
非遗保护
文物保护
文化建设
返回
->
首页
->
民间文化
蔡元培与吴越史地研究会 [2009-6-10]
孟文镛
蔡元培虽非历史学家,但他对史学有着深刻的认识。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就着手组建当时国内第一个史学系,从而给近代中国史学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当代史学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蔡元培也非考古学家,但他对考古学有着同样深刻的认识,认为考古学对于“恢复千年古史,其用大矣”。
随着西方以田野考古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中国迅即掀起了考古新浪潮。而蔡元培一直对地下文物的考古发掘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扶持。
考古学者何天行长期在余杭良渚一带进行实地调查,并撰成《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一书,由蔡元培题写书名,这是一本“最早研究良渚文化的考古专著”。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1936年5月对杭州古荡遗址进行了发掘,连同附近采集到多件石器和陶器。
蔡元培对杭州古荡、余杭良渚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十分关注。为了团结热心吴越文化研究的学者,推动这一地区的古文化研究,他联络江浙地区的学者,成立了吴越史地研究会。
1936年8月30日,吴越史地研究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蔡元培任大会主席。他在《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开会词》中说:“今日为吴越史地研究会举行成立会,同人等发起。斯会宗旨,实缘自古荡、钱山漾、绍兴、金山等处,先后发现古代石器陶器后,颇足供历史上参考价值,证明江浙两省在五六千年以前,已有极高文化,当非如传说所云,在春秋时代,江浙尚为野蛮之区。现该项古物,遗留在江浙各地者,当必甚多,深望本会成立后,各地会员能继续多所发现,以供研究,藉以明了历史演化及先民生活之情况。”大会推举蔡元培为会长。
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后,为推动吴越文化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后积极筹划出版发行研究吴越文化的刊物,其中著名的有《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如何天行的《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一书,于1937年4月作为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第一种出版发行。同年7月又出《吴越文化论丛》,为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第二种,这是一本论文集。此外,吴越史地研究会还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合编出版《杭州新石器时代遗址之试探报告》,对杭州古荡遗址的发掘,连同附近采集到的石器、陶器,提出报告。同时,吴越史地研究会继续推进有关吴越文化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学者施昕更1936年5月参加了西湖博物馆对杭州古荡遗址的发掘后,认为浙江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工作,必须掌握广泛而详细的资料,于是到良渚、长命桥一带实地调查。先后在良渚附近发现良渚遗址或遗存13处,采集或发掘出土的文物多为体现良渚文化的陶器、石器和玉器。初步探明良渚镇附近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从而轰动了全国。
吴越史地研究会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良渚文化奠定了基础,并确认远古时期吴越一带地区是孕育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一页。这种观点,为日后的考古资料所证实。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等的发现,使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摇篮之说,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严文明先生认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都应是古越族的文化”。林华东先生认为:“纵观良渚文化在中国古文化史上的地位,我们有充分的事实可以说: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大源头。”李学勤先生认为:“良渚文化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文化有较密切的联系,应该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
2012-06-29 09:10:57
© 2009 ZJLI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