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浙江戏曲
非遗保护
文物保护
文化建设
返回
->
首页
->
民间文化
“森林浙江”建设扫描
城市森林工程
建设范围是全省所有市县城镇,建设内容是在城乡结合部等生态敏感区,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建设具有净化、美化、香化、防护等多种功能的环境保护和水源、空气净化林,完善农田林网;在城市范围内的河流、公路、铁路等主干沿线建设防护林,完善住宅小区、公园、块林、名胜古迹的绿化、美化。
山地森林保育工程
建设范围是全省除纯平原县以外的所有县市。建设内容是提高30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质量,通过培育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重点发展通道生态景观林、城镇绿色屏障林、休闲景观林、防灾减灾林、城镇饮用水源涵养林、沿海岛屿国土保安林。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是全省海岸线内外的绿化美化,建设内容是防洪堤以外的海涂湿地保护和红树林栽培;在防洪堤内拓宽现有4489公里沿海防护林的基干林带,提高防洪抗台能力;在沿海县(市区)地面上,完善发展沿海农田防护林网和村庄绿化、提高路、河、沟、渠、堤、村庄的绿化水平。
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工程
建设范围是全省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以及虽未建立保护区但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建设内容是培育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开展扬子鳄、华南虎、朱鹮、梅花鹿、野生雉类、云豹、藏酋猴、河麂的保护拯救,恢复和扩大种群;培育和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育地。
森林食品工程
森林食品是指来自森林,近自然的安全可口的食品。目标是在全省建设300万亩森林食品基地,完善森林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按标准认定森林食品产品。建设内容是重点建设竹笋、马齿笕、香椿等森林蔬菜;香榧、山核桃、银杏、板栗等干果;杨梅、青梅、梨、柑桔、柿子等山地水果;苦丁茶、茶叶、银杏茶、金银花茶等饮料;油茶、榄兰油等食用油料;山茱萸、葛粉、食用菌、杜仲等森林保健食品,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逐步满足居民对森林食品的需求。竹木业工程
目标是建设竹林和笋竹两用林900万亩、木材加工原料林基地500万亩、实现竹木加工产值1000亿元。建设内容是重点培育嘉兴、湖州的人造板实木地板产业带,湖州、衢州、丽水、浙东的竹产业带,台州、云和、泰顺、文成的木制工艺品产业带,温州、玉环、绍兴的木制家具产业带。通过科技支撑、实现竹木和森林废弃物全部利用和产业、产品的提升,研究和培育能源林。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森林生态旅游工程
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
目标是培育120处森林公园,培育10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热线,形成以森林公园为主体,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补充,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齐备、效益良好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
林业高技术产业工程
目标是培育具有浙江特色的林业高技术产业群(带),提高林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装备先进、特色明显、效益显著的林业高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内容是,利用分子育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林木种苗花卉新品种;开展竹木生物质材料的改性、重组和复合,重点发展新型木基(木塑)复合材料、陶瓷化木材、竹木纤维新材料以及林业绿化化学品;发展林业生物质的气化、液化、成型固化及气热电联产技术,开发森林生物基酒精、生物基柴油以及生物基化工产品;开发森林生物制药和生物制剂。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健康的需求,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绿化家园建设工程
目标是完善村庄绿化布局,构筑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村庄植被生态系统,弘扬生态文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内容是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村庄内的庭院、道路、河渠堤、农田、周边山体;培育保护村庄的片林、围村林、风水林;发现和保护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村落,倡导绿色文明。
生态文化传承工程
目标是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森林文化传承体系、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内容是复壮保护古树名木,在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树名木密集区,建立古树名木文化长廊、文化区等森林文化景观展示基地。建设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网上宣传展示系统。选择生态教育内容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湿地公园设立生态教育基地,培育建设宁波东钱湖森林博览城、安吉竹博园、天目山自然博物馆等。开辟营造纪念林、纪念树,开展片林、古树的认养、认领活动,以传承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和普及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居民森林文化意识,陶冶情操,增强修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2-06-29 09:10:57
© 2009 ZJLI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