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直到1949年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国民党反 动政权,台州在民国时期的历史为时38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和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大众实行政治高压与经济掠夺,而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革命力量则 领导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所有这一切,在台州的大地上都有着显明的表现,是一个新旧 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黎明前的如磐暗夜终于退去,迎来了光明的新纪元。
这一时期台州的政区建置更动频繁,反映出了时局的剧烈动荡。宣统三年九月十五 日(1911年11月5日),传闻沪杭各地光复, 海门驻军统领雷廷瑞率军队进入府城,宣布成立 军政分府,自任都督。数日后,省军政府派临海县人姚桐豫取代雷廷瑞,台州正式光复。民 国元年(1912),撤销军政分府,不再设立府一级政区建置,各县直属于省,玉环厅改为县。 3年,北洋政府改定各省重复县名, 太平县改名温岭县,以县西温峤别称温岭而得名。21年 6月, 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6县 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 0月改为第四特区。24年8月,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改称第七行政督 察区。29年7月,以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及南田县全境建立三门县, 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宁波)。32年,宁海也改属第六 区。35年又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 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 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20 年代以后的许多更动,有些是抗日战 争的战事使然,更多的是国民党政府为了强化对于人民革命斗争的镇压而采取的措施。
清朝末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曾经给台州的历史带来生 机。早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台州就是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光绪三十年 (1904),革命党人王文庆(临海县人)与陶成章到台州联络会党,寻找潘门主帮首领。三十 三年,光复会员杨镇毅(临海县人)等在临海创办耀梓体育学堂,作为光复会在台州的革命 机关,发展会员,训练骨干,为武装起义准备力量。后来这所学堂许多师生成为在上海成立 的光复军的骨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以后,11月5日,台州就宣布成立军政分府 ,废免清知府嵩连。随后, 光复军在台州紧急招募了两营革命军赶赴上海参加江浙联军, 在攻克南京的战役中战功卓著。又有同盟会员朱一清(仙居县人)在仙居动员郑万枝等民军 100 多人赶赴南京增援。在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台州的局势相对平静,当时的报纸在一 则报道中说,“台州郡人士昨接都督府汤涤电,其多数欢忭,并有预备白旗悬挂商店局所者 ”,“全城人鼓舞,可见光复大义之昭然在人焉”。
辛亥革命以后,台州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不少新的气象。民国元年(1912),各县 新政权建立不久,就先后着手禁烟(鸦片)。同时,派兵巡察,强制男子剪辫,并禁止妇女 缠足。同年8月,《赤霞报》在海门创刊,台州开始有了本地的报纸。2年,“二次革命”兴 起 ,黄兴组织讨袁(世凯)军,天台县人周永广为浙东讨袁军总司令,以仙居、临海两县山区 为根据地组织民军,围攻仙居县城,一度攻克东阳县城。3年10月,黄岩县路桥镇人杨晨与 临海县人黄楚卿、屈映光、 周继潆等创办海门振市公司,以银元14万余元赎回被天主堂外 国教士在清末廉价强购去的沿江涂地和码头等,开辟振市街,发展海门商业。玉环县人黄永 发在坎门镇创办黄源发渔用船厂。镇海县人朱庆来派邹可珍来海门开办同康酱园酒厂,后来 在台州各县陆续开设分店(厂),成为台州近代著名的酿造企业。4年3月,临海县建立苗圃, 为浙江省人工造林采取行政措施的最早县份之一。5年8月,孙中山自舟山乘军舰到三门湾视 察,为后来开发三门湾的决策奠下基础。同年,温岭县泽国镇丹崖织布厂开办,花色品种达 30多种,产品运销黄岩、乐清、玉环等县。6月8日,黄楚卿在海门葭创办恒利电气公司 , 为台州首家电力企业。同年,黄岩城关至温岭泽国镇的公路一度动工兴建,为省内最先兴筑 的三个公路路段之一。三门湾畔龙珠山的铅锌矿开始土法开采,矿石运销上海。7年,临海 县创办公立图书馆,各县也陆续创办。8年5月28日,台州各县中学师生和商界代表1000多 人在临海城关集会,成立“台州救国协会”,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的五四爱国运动。6 月 6日,临海、海门等地商人罢市,各界联合抵制日货。9月4日,政府特许三门湾为“模范自 治 农垦区域”,鼓励华侨回国到三门湾经营实业。10月,侨团代表到三门湾查勘,拟订开发计 划。10年4月,温岭县人张宸、陈平书创办普利发网厂,在本县及黄岩、乐清、 玉环等县开 设分厂74处,产品运销欧美,历时4年。12年2月,台州各界人士千余人在海门召开公民大会 ,反对贿选省参议员。13年,日本商人加藤凡小男与奸商勾结,在海门开办日华公司,压价 收购木炭运销日本,并在临海县城设收购站,李惠人等发动民众向临海县政府请愿,并成立 “禁止柴炭出口公会”,扣押外运柴炭及船只,迫使日商离境。14年,上海发生“五卅”惨 案, 临海县成立“国民雪耻会”,募捐支援上海罢工工人。温岭县各界抵制洋货,烧毁洋烟2500 条 ,阻止英国煤油上岸销售。从上列编年的简要记述中,我们可以见到,当时的台州社会确属 有所进步,爱国热忱多有表现,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
遗憾的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随之而来的是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和军阀混战 的局面,极大地阻碍了台州社会的发展。革命与反动、进步与守旧的斗争,涂满了这一时期 的历史画卷。民国二年(1913)周永广等组织浙东讨袁军时,就遭到了军阀的镇压,袁世凯以 万元大洋悬赏缉捕周永广。4年3月周永广去日本面谒孙中山并购买军火后回国途中,在山东 潍县被捕牺牲。5年,玉环县楚门外塘盐民500多人到县城请愿,要求释放被抓捕的2名抗税 盐民。 事后县知事谎报“盐民纠众攻城劫狱”,派兵镇压,次年4月包围外塘,杀死盐民2 人 ,焚烧房舍120余座, 抓捕大批盐民。民国6年的黄(岩)泽(国)公路开筑计划,民国9年 与15年两次的三门湾开发,均因军阀混战而告中止。“台州救国协会”支援五四运动的进步活动,遭到军阀政权的镇压,民国9年6月,临海县政府指使流氓冲击协会办公地点,抓打进步 学生,10多名学生被开除学籍,教员项士元被省教育厅敕令“停止教职,永不叙用”。11年 2至3月,黄岩县议会投票选举,各种地方势力明争暗斗,竟然两次发生抢票伤人事件。15年 ,临海县东乡发生上下党械斗。此事在民国初期即已启端,后来形成以上廓何家和下廓周家 为核心的两大派地方势力,互相争斗,持续多年,遍及临海、天台、宁海3县边境100多个村 庄,死亡300多人,烧毁房屋1000多间。16年1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福建,直系军阀周荫 人部北撤路过温岭、黄岩、临海、天台等县,沿途勒索军饷,强拉民 。2月1日,周部1.5 万多人进入临海县城,索取军饷4.5万元银洋,全城惊惶,商店关门,民称“北佬乱”。随 后 ,台州各种地方势力以响应北伐为幌子,纷纷拉队伍,树山头,横行乡里。北伐军进抵台州 后,军阀政权瓦解,临时任命各县县长。3月11日, 北伐军台温宁司令王俊将地方各杂牌部 队集中在海门,全部缴械遣散,社会才相对恢复安宁。
(二)
自国民革命军进入台州直到民国26年(1937)的十多年时间里,台州的社会相对安定 ,建设事业有所实施。19年,温岭、黄岩两县绅商集股在路桥组建黄泽路椒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以4.4万元向省建设厅承租黄(岩)泽(国)、路(桥)椒(江)两条公路路段共39.2 公里的20年经营权,由省厅组织施工,于21年4月、22年10月先后筑成通车。黄泽路南延 至乐清县馆头路段,由温岭县在 17 年发行股票集资74812元交省修筑,于23年筑成。黄泽 路北延经黄岩、临海、天台、新昌的公路,由中央实业部拨款在22年到23年分段筑成,从此第一条纵贯台州的公路干线全线筑成。24年7月1日,临海城关到杭州的长途客运汽车开通 。25年1月,临海城关到温州的客运通车。航运方面,18年,海门港外海各线常川行驶的轮 船已有23艘 15934吨位,较11年的总吨位6600吨增加近1.5倍,较清末1911年的4477.15吨增 加2.6倍,而且船型增大。到26年,海门港各种班轮共计16956吨,较18年的总吨位又有增加。这一年到港轮船445艘次431980总吨,平均每天进出口24艘次1183吨。曹恒梁轮船工厂、顺利机器造船厂等初具规模的小型机器造船厂也开始在海门建成,能配造和修理小型 轮船。在水利方面,20年11月,黄岩县西郊的西江大闸动工兴建,22年6月竣工。该闸8孔, 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台州使用现代科技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21年10月又在金清拉萨汇动工兴建金清新闸,23年8月竣工。 该闸净长55米,22孔,钢筋混凝土结构,耗资38万银 元,由温岭、黄岩两县分担,为当时浙东最大的水利工程。现代农业科技开始引进。25年8月在黄岩县成立的省园艺改良场,为国内最早设立的柑橘研究机构。此时,黄岩县境,东自三江口,沿永宁江、西江、南官河及其支流两岸,已经广泛种植柑橘,面积约1.5万多亩, 规模已居全省首位,在全国屈指可数。新闻事业也发展较快,先后有21种报纸和23种刊物问世。
在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有一些地主开始出售部分土地转而兼营工商业,然而 土地的封建所有制此时在台州从根本上来看并没有动摇。民国23年(1934)《浙江省情》记 载,临海全县共167621户,每户有土地不满5亩的共121439户, 占总户数72.45%;5至10亩 的28130户,占16.78%;10至50亩的17103户,占10.2 %;50至100亩的778户,占0.46%; 100至200亩的148户,占0.09%;200至300亩的 18户,占0.02%;300亩以上的5户,占0.00 3%,其中1000亩以上的2户,500 亩以上的2户,400亩以上1户。这个统计数字,以“土地 不 满5亩”掩盖了绝大多数无地或极少土地的农户的真相,但在大体上仍然可以看出贫富悬殊 的 社会状况。各县的情况大体与临海县相同,直至解放以后的土地改革。这就使国民党政府在 台州的存在有了社会基础。因此,即使在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反动还是相当明显 。民国16年(1927),随田赋带征的附税、杂捐就猛增到42种,几及正税的一半。18年,台州 各县春旱秋涝,虫灾迭发,庄稼几近无收,米价昂贵,灾民吃草根树皮,卖儿鬻女,结队逃 荒不绝于途,投河上吊者时有所闻。政府非但没有任何解决措施,反而又增加田赋附加税, 其税额超过了正税。同时,政府又勾结地方封建势力成立“粮食维持会”把持粮市,重利盘 剥 。在这种情况下,天台县饥民上街请愿,两次冲进县政府要求降低米价。为首者夏汝木竟遭 逮捕,引起商店罢市,全城百姓签名上诉。玉环县农民拿起大刀长矛等武器,冲进地主家开 仓分粮。临海县东乡1000多群众到地主家“吃大户”。幸亏宁海县人章侵等78人在上海发起 成 立“台灾急赈会”筹款约6万元救济灾民,并因麻帽编织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副业收入, 才使灾情有所缓解。当时临海县有从事麻帽编织的妇女近4万人,海门一地就有麻帽行数十家, 编织麻帽成为台州农村的主要副业之一。19年,政府令行土地呈报,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 但在施行过程中,各县政府勒索手续费,每亩高达银洋1角2分。又硬将杂地丈为耕地,激起 群愤。温岭县民众先后杀死了为非作歹的村长多人。是年2月,临海县永安乡里程村农民程 文槎聚众武装反抗,痛击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程文槎牺牲以后,程小娥等坚持斗争,曾联 合仙居县杨通海等组织农军千余在7月26日围攻仙居县城,直到9月才告平息。23年7月,两 浙盐务税警第四区队误扣渔商,凿沉渔船,以致互相殴打,政府无力调处,税警竟然冲击海 游镇,三路开枪轰击民众,枪杀2人,伤29人,抓走11人,捣毁民房9家,抢劫枪枝、衣物。 事后,海游镇成立“后援会”,发表《告全国同胞书》,震动全国。
最大的遗憾是,国民党右派倒行逆使,破坏在北伐时期开始的国共两党合作,以致 大好局势付诸东流。早在民国13年3月,设在葭的省立甲种水产学校首先有了中共组织。 15年秋冬,陆续建立了中共临海县特别支部和温岭县独立支部、宁海县支部。当时,孙中山 实行联俄、联共与扶持工农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合作,共产党人参与了国民党在台州的组建 工作。从15年秋至16年春,临海、温岭、仙居、天台、玉环、黄岩等县先后成立国民党县党 部或筹备处。在中共党员的直接参与下,各县纷纷建立工会、农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在 城乡开展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和减租减息等斗争,反对军阀统治,迎接国民革命军进入 台州,形势一度大好。可惜为时不久,16年4月就发生了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右派实行“清 党 ”, 台州各县40多名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遭到逮捕,中共党组织遭破坏,转入 秘 密活动。原国民党地方组织的骨干也大多遭到清洗,各县党政权力落入右派手中。中共中央 “八七”会议以后,中共台州地方组织重新在农村发展,到17年,已有党员2800名,发动“ 减 租”、“平粜”等群众运动,并在5月发动了亭旁(今属三门县)暴动,一度建立了浙江第 一个 苏维埃政权。18年4月, 在黄岩县西乡发动了万民打盐廒斗争,一度进攻县城。次年3月 ,天台县爆发桐柏武装暴动,仙居、温岭、玉环、临海等县也先后建立了农民革命武装,开 展武装斗争。5月,中共浙南农民武装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台州各县游击武装编为 红十三军第一与第二团,不久扩编为师。国民党右派加剧镇压,一再增兵,在临海设立保安 司令部,在乡村强制推行“联保”、“联乡”制度。台州各地武装斗争先后失败,中共党组 织遭 到严重破坏,到24年时,全区党员仅存28名。这一年秋天,由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改编 的挺进师第一纵队进入台州,在天台、仙居、临海、黄岩等县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由于国民 党当局增兵围剿而中共地方党组织又已被破坏,无法立足,在次年夏季撤离台州。
(三)
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台州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 又加上了侵华日军的蹂躏,陷入了双重的灾难之中。
社会建设非但完全中止,而且已有的一点成果也遭到严重破坏。首先是境内公路交 通,在民国27年(1938)即陆续全线掘毁,以防日军利用公路入侵。海上交通因日军在26年8 月就宣布封锁中国沿海港口, 按照行政院《非常时期轮船移转外籍办法》,台州的海轮大 多转为中立国籍,共12艘10423总吨, 占全国移转外籍轮船总吨位的1/14,暂时保持了海运 的畅通。而且由于许多沿海主要港口受战火影响而衰落,海门港的贸易地位曾经暂时上升。 26年,海门港进出口轮船891艘次431980 总吨,而同年温州港进出口轮船共452艘次195889 吨,不及海门港的半数。27年7月,政府宣布将非通商口岸暂行对外开放,海门港的对外航 运得以为继。直到30年3月,因时局吃紧而关闭,12月以后再无轮船通航,仅有少数帆船出 入,从此外海航运中断,商业凋零。柑橘、茶叶等土产无法外销,生产萎缩。到32年,黄岩 县的橘园已减少了2000多亩。渔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渔船从25年的4490艘减到35年的1755 艘,年产量从3万余吨减到13550吨。唯一因祸得福的是,由于台州是浙江省沿海唯一未被日 军长期占领的地区,省医专、宁波工专以及一批中学从沦陷区迁入台州,大批在外地的台州 籍知识界人士避难台州从事教育、新闻、文艺等事业,促进了台州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日本侵略军对于台州的直接摧残更是令人发指。八年战乱,日军封锁台州港口,频 繁袭扰沿海,滥炸城乡,并曾两次大规模入侵,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暴行累累。民国26年 (1937)9月18日,距“七七”事变仅2个多月,日舰即驶入玉环县坎门洋面,日军在东沙登陆,抢掠军用电台和群众财物,捣毁房屋。10月19日,5 架日机首次空袭台州,在三门县高枧投 弹,切断台州公路干线。10月底开始,日舰全线封锁台州沿海,坎门、楚门、松门、海门等 沿海主要集镇及有居民的海岛大多遭日舰炮击和轰炸,从此沿海民无宁日。据不完全统计, 8年中,日机共侵袭台州142批394 架次,投弹1700多枚;炸死、杀死民众3100多人,伤2200 多人;炸毁烧毁民房近万间,被毁损的更多;毁坏渔船、商船520多艘;抢去的财物无法统 计。 玉环县沿海长期遭日舰封锁,经常登陆袭扰,炮击、轰炸不断,县城3次被占,被杀害 居民1057人,毁坏房屋2700多间、渔船近百艘。日机轰炸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在27年9月2 4日,日机5架轰炸海门及黄岩、临海县城,共投弹56枚,共炸死居民138人,炸伤96人,炸 毁房屋200余间。29年10月6日,日机4架滥炸黄岩县城,炸死17人,炸毁房屋 50间,引起大 火烧毁房屋234间。30年4月13日至5月11日,日机接连轰炸玉环县坎门、鲜叠、楚门、玉城 等处,炸死39人,炸伤40人,炸毁房屋1920间。4月15日,日机2架轰炸温岭县城,使用燃烧 弹引起大火,烧毁房屋600多间,死伤11人。16日, 日机10多架轰炸扫射松门、潘郎、石桥 头等地,死伤33人。最猛烈的一次是在 30年4月16日,为配合登陆入侵,日机45架轮番轰炸 海门,投弹300枚,炸死3人,炸毁房屋100间。第二天日机又轮番轰炸海门,投弹400枚左右 ,炸死炸伤居民数十人,炸毁房屋130多间。炮轰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8年3月8日, 日舰6艘炮击海门,落弹70余发,炸死5人。15日,日舰3艘又发炮83发,伤居民5人。16日, 日舰4艘又向海门市区发炮96发,炸毁大批民房。日军大规模入侵的两次,时间不长,但为 害严重。30年4月19日凌晨,在连日狂轰滥炸以后,日军约2000人在海门登陆, 侵占市区, 然后分兵侵犯黄岩、临海县城,到处烧杀抢掠。海门镇被烧毁房屋1000多间,居民200多人 被残杀,李梅二全家8口全被杀光。临海县被烧毁房屋548间,被枪杀5人,烧死1人。黄岩县 北门一带房屋大量被焚。日军在临海县城劫走大量物资,于25日撤回海门。5月1日撤离黄 岩县城。5月3日撤回海上。第二次大规模入侵是在34年6月21日,从福建溃退的日军1万多人 ,从温岭县入境,经黄岩、临海、天台、三门等县,于7月5日从天台、三门分头北去。沿途 烧掠奸杀,无恶不作。其屠杀手段十分残忍,有的先断四肢再杀害,有的用火活活烧死,有 的用刺刀慢慢剖死,有的被当作活靶打死,有的用军犬咬死,各县被杀者共千多人。被强奸 妇女数千人,有的母女姑嫂同席被奸,有的遭轮奸致死,有的被强奸后又遭杀害。到处抢劫 财物,拉夫挑运,其人数超过日军人数,力竭不能负重者即遭杀害,一路尸体横陈。所过村 镇一片狼藉,房屋家具被毁,以酒代水洗澡,米饭中屙入大便,水井中被投入毒物、脏物, 几乎无一地例外。同年3月25日,日军侵占玉环县坎门镇,设立据点。日军采购鱼肉蔬菜概 不付钱,由工商业户摊派;设立“盐务稽查所”专门销售从盐区抢来的食盐;设立赌场“大 发 公司”,收入归日军司令部;开设“戒烟所”贩卖毒品;开设妓院,名曰“招待所”,从农 村掳 来妇女供日军泄欲玩乐。日军不仅在陆上横行,并且在海上肆暴。27年春,日军在玉环沿海 扣押渔船2艘,将15 名渔民用铁丝串连锁骨,成串抛入大海。同年,日舰拦截自楚门、坎门 驶往沈家门的6 艘商船,将船上70多人全部关入船舱,钉住四肢,然后放火烧船。坎门潘宝 木等6 人驾帆船从温州运货去上海,被日舰扣押,均被绑在船桅上,泼浇煤油,点火焚死, 日军视人挣扎,拍手为乐。28年9月20日,临海县山项渔民和商人32 人乘船在沈家门穿鼻 洋被日军炮艇扣押,也被用铁丝串连锁骨,每4人一串,推入大海, 并以机枪扫射。30年4 月19日,日舰闯入椒江,沿江追逐民船,当作活靶射击,32 名渔民当场死亡。同年6月,日军误认玉环县披山岛陈阿桃股匪为中共游击队, 以军舰七八艘突袭。陈部躲入木鱼洞,日 军施放毒气,陈部七八百人全部被毒死洞中。
抗日战争期间,令人欣慰的是,民众爱国热忱高涨,民族救亡运动兴起。民国20年 (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临海县的学界、商界等各界代表就成立了“抗日救国会” ,召 开民众大会,控诉日军侵华罪行,募捐支援前线部队。当年11月,中共重建了台州中心县委 。次年2月,天台县的共产党员发起组织“青年救国会”,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募捐支援 上 海难民。温岭县的中共党员发起组建“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军”,准备在浙东南抗击日军。只 是 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当时正在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甚至派兵镇压,使抗日活 动 暂时受到压制。24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台州的中共党员与 进 步人士再次掀起抗日宣传高潮,组织宣传队,编印报刊,深入宣传抗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 作开始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26年12月,中共在台州恢复了党组 织活动,建立台州临时工委,次年5月改为台属特委, 在各县普遍建立县委,党员发展到27 00多人。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台州总队及各县民先队。 同时与国民党合作,在各县建立战时政治工作队与青年战时服务团,创办抗日报刊,组织抗 日救国剧团、歌咏队、演讲队等,动员大批青年自愿参加抗日武装,组成志愿兵团(营)奔 赴抗日前线,募集大批物资支援前线抗日。全区创办各种报纸22种、刊物62种。中共天台县 委书记齐德夫等领导“民众救国团”深入农村宣传,帮助拟订适龄青年抽签服役办法,建立 服 兵役互助会,订出优待出征军人家属办法,青年纷纷报名应征,并通过政治工作队的推广, 在全县掀起应征热潮。28年10月,天台县1714名青年自愿报名,组成志愿兵团开赴前线,天 台县成为“抗日模范县”。温岭、黄岩等县的中共组织也发起志愿兵活动,出现了许多父送 子 、妻子送丈夫、独子自请投效、父子兄弟争当志愿兵的动人场面。与此同时,中共台属特委 还着手建立抗日武装基地,在黄岩、乐清、永嘉3 县边区改造土著武装500多人,组建“黄 乐 边游击队”,准备武装抗日。29年10日, 海门各界人民制作了汉奸汪精卫、陈璧君的石跪 像 ,放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表达了民众的爱憎。临海县城也曾制作汪氏泥塑像,游行 声讨后放在县大礼堂门前供人唾骂。
在全民抗战热情的推动下,台州有多少青年奔赴抗日前线,现已无法统计,牺牲在 抗日前线的人数也已无从准确界定。民国24年(1935)抗战前夕,台州共51. 68万户219.59万 人,其中男11764万人、女101.95万人。抗战胜利后的36年,全区共57.47万户237.57万人 ,其中男124.59万人、女112.98万人。12年间, 总人口仅增加17.98万人,其中男增6.95万 人,女增11.03万人,战争因素使男性增长数仅及女性增长数的63%。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无疑包括应征入伍牺牲在内,而且可能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抗日前线牺牲的台州 籍爱国军人,将级以上的有临海县人谢升标,26年4月牺牲于江苏溧阳县,时任苏浙皖少将 游击司令; 黄岩县人王禹九,28年3月27日牺牲于南昌前线,时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九军少 将参谋处长;黄岩县人陈安宝,同年5月6日牺牲于收复南昌战役中,时任陆军第二十九军 军长。
民国31年(1942)4月18日, 美军杜利特尔航空队在轰炸日本东京返航途中因油尽迫 降,一架迫降在三门县南田区(今属象山县)大沙附近海面,一架迫降在南田檀头山小岛附近 海面。10名机组人员经当地军民营救脱险,其中4 名伤员转送临海恩泽医院治疗,并由该院 医生陈慎言护送到昆明。1990年9月、1994年4月,当年被营救的美机飞行员两次来临海寻访 旧址,表示感谢。民国34年3月17日,日本南支第四舰队司令山县正乡海军中将座机因多次 遭美军飞机拦截,油料耗尽,迫降葭江面,当地驻军合力围捕,击毙山县正乡以下16名, 生擒6名。同年6月,日军溃退经过台州时,无恶不作,遭到了沿途群众的反击。临海县大田 区屈家、大房等村 400多人组成自卫队,日山一战,毙、伤日军数十名,屈彦灶等12名自卫 队员牺牲。黄岩县蓬街民众以土枪土炮抗击日军,6人牺牲。三门、临海、温岭、 玉环等 沿海民众,经常反击日军的侵扰。玉环县桐丽乡民众武装先后3次抗击日军侵扰, 保卫家乡 。所有各种抗日事例,反映了全民抗日救亡宣传的深入人心。甚至一些以海岛为巢穴的股匪 ,在受到日军侵占时也进行了还击。
人们可以有这样的设想:如果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合作能够始终保持,台州的 抗日活动无疑会更加有声有色。可惜事与愿违,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以后不 久,又破坏合作协议,重新推行反共政策,使大好形势渐付东流。28年,由中共党员任校长 的东山中学和中共台属特委主办的“椒江书店”先后被勒令停办、查封。1500多名进步青年 组 成的“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被勒令解散。29年,政工队被划归三青团,中共党员和进步 青 年被迫退出,各县政工队全部解体。30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在台州大肆抓 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 先后有500多人被捕,同年5月15日,特委书记刘清扬在黄岩县被 捕,6 月下旬在解省途中由特委组织武装营救脱险。中共台属党组织被迫重新转向隐蔽,将 部分已暴露政治身份的党员撤往苏北和四明山等抗日根据地。同时开始在仙居山区建立的独 立自主的抗日武装,也在反动军警的围剿下分散隐蔽。
民国34年(1945)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台州, 全民欢腾。
(四)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抢夺胜利果实 ,在民国35年(1946)6月底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从此揭 开序幕,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段时间里,台州社会最突出的有4 件事情:
一、为了补充和增添内战兵员,国民党当局强征大批壮丁入伍。 民国34年(1945 ),温岭县征兵额4001名,外加地方兵额929名,又加紧急征兵额1998名, 共计6928名,比上一年猛增近2000名。其他各县的情况大体类似。由于国民党发起的是一场非正义的内战, 人民不愿充当炮灰,大量逃亡,或远避他乡,或夜宿林莽荒野,甚至自伤自残以逃避入伍。 主事者则一面实行联保连坐,一面出动乡丁强拉,或者趁机敲诈敛财,得钱卖放,买兵顶替 。由此而生的壮丁贩子和兵棍则借此渔利,每名壮丁的价格为稻谷10石、15石、20石不等。 被征壮丁绝大多数是贫苦工农、店员、商贩,多由乡丁捆送县常备队或新兵征集所,转送团 管区或接兵部队。这些被强拉入伍的壮丁,除少数在战场上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以外, 绝大多数因病因伤枉死他乡,以至许多家庭破碎,悲剧连连。“抓壮丁”和“逃壮丁”、“ 买壮丁”,可以说是当时民间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词汇。37年3月,黄岩县金清县镇山、 联同等 6乡群众忍无可忍,聚集上千人捣毁乡公所,反抗强抓壮丁。
二、为了筹措巨额军费,当局大量发行货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民国24年(1935)正式宣布使用法币时,与银元等值,面额最大的是10元纸币。抗日战 争期间,通货开始膨胀,物价不断上涨。35年黄岩县上万饥民到县府要求平粜,旬日间发展 为对米店和富户的抢粮风潮。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通货膨胀更是不可收拾。37年7月,发行5 00万元券。同年8月,1银元价值竟达法币600万元,相当于法币政策实施初期的600万倍。37 年8月19日起发行金圆券,按300 万元法币折合金圆券1元,限期兑换,并限令民众向银行出 兑黄金、白银、银元及外币, 以致民众对货币完全失去信心,抢购商品实物。到11月1日, 当局宣布金圆券贬值 80%,金银价格相应提高4倍。此后,金圆券面额愈发愈大,物价往往 一日数涨。 到第二年的5月,金圆券流通最大面额达100万元,每枚银元市价为1000-2000 万元金圆券。民间用黄金、银元或谷米、棉纱等实物计值,商店藏匿物资,无货应市,粮食 尤甚。35年冬,大米价格每石已至4.5万元,36年冬涨至100万元,37年8月19 日发行金圆券 的当天涨至4500万元法币,同年12月31日达9亿元,两年内价格上涨2万倍。38年4月18日, 每石大米70万元金圆券,折法币21000亿元,比35年冬上涨4667万倍。当时有人作过计算, 一粒大米约值金圆券13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 许多贫穷百姓根本无法生存。仙居县杨岸乡 农民杨三楷到横溪镇卖柴籴米,手持金圆券从上街走到下街,米价上涨了一倍,再回转上街 已无米可籴。他悲愤交加,回家后口咬金圆券悬梁自尽。当时民谣:“手拿金圆券,两脚急 急踹,上街到下街,钞票跌一半。”就是一般的工薪人员,生活也十分艰辛。37年6月6日《 台州报》报道:“临海县地籍整理处员工总辞职,因为本月每人仅发500余万元法币, 无法 维持最低生活。”6月10日又报道:“三门县财政困窘,本年收支无法平衡, 至影响员工薪 谷 ,改发半数。兹闻每员每月发谷一石,亦难应付,开支为难。……自即日起征收特种捐税, 出口运沪之竹木树板柴炭等,从值征收百分之二,以弥补县财政之不足云。”38年4月17日 又 报道:“近日渔汛,……为了鲜鱼运往外埠,需时多日, 方可售到鱼款,所以鱼商亦限期 三 天付款,等到渔民鱼款到手,米价又一去千里,渔民终日辛苦难获一饱,弄得一部分渔民竟 罢渔抗议。”
三、政治极度腐败,结党营私,欺诈百姓,索贿公行。民国36年(1947)1月 10日《 宁绍台日报》报道临海县城区办理冬令施粥情况称,救济院“派员赴大田、河头两镇提谷。 兹悉,大田方面,颜端甫面程,是项仓谷5454斤7两,现已全部无存,待向友人凑借弥补, 缓期解缴,词近延宕,……至河头镇方面,是项粮谷支付证,经前城区施粥会交公泰米厂失 落。幸朱镇长顾全救济,仅付谷三千余斤。杯水车薪,实觉无济于事云”。《宁绍台日报》 是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办的报纸,32年由因战争而迁到临海县城关的《宁绍日报》改名发行, 是当时台州的主要官方报纸。上述报道是国民党的官方报纸偶而透露的,对于当时的腐败风 气而言,实在是极普通的一件事情。
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是派别重重,勾心斗角。从民国31年(1942)开始,国民党一方面对共产党实行高压政策,一方面采取强制手段发展国民党员,扩展组织。31年5月,国民党省党部限令临海县在3个月内必须扩充党员1万多名,乡、 保建立区党部或区分部。到3 5年的时候,临海县的国民党员已经扩充到17952名。 三门县在29年建县的时候只有国民党 员692人,32年的时候,省党部限令扩充250名,第二年又限令扩充4000名,该县就在保甲长 、壮丁和小学教师等各种训练班中强拉2817名。温岭县在33年以后,规定公职人员限期入党 ,逾期不入党者“均予免职处分”或“停发公粮”。该县国民党员在35年底增到8606名。黄 岩县 在31年底为3055名,35年增到11682名,大多为强制发展。35年前后,台州共有国民党员五 六万名。 同时,28-29年间开始在各县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到36年时,台州约有三 青团员万余名。如此硬拉强凑起来的组织,在其反动本质的基础上只能突现出各谋私利的个人出发点。35年以后,台州的国民党地方组织在忙于对中共党组织和游击队进行疯狂镇压, 加紧“戡乱”的同时,其内部的派系斗争也趋向白炽化。35年冬黄岩县调整乡镇区划时,国 民 党与三青团地方组织为争地盘发生冲突。36年春选举乡镇民代表时,双方矛盾加剧,打人拉 票、捣毁会场等事件时有发生,进而收买股匪武装火并。该县横街区党团双方各集结武装人 员二三百人发射子弹千余发,路桥区双方收买股匪械斗,县党部书记长卢奇琰纠集流氓到拱 西乡助选,永宁、三童等乡由于在当地斗争激烈只好改在城内投票选举。事后,党方集中股 匪200 人左右准备冲击三青团团部,团方也纠集股匪100多人进城准备械斗,几乎酿成大规 模流血惨剧。党方还多次埋伏人员狙击团方骨干多人。到了37-38年,发展成黄岩县东南各 乡的十三股与十四股的大规模械斗,杀人烧屋,群众深受其害。36年选举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时,临海县党部书记长陈启忠与三青团干事长包寿眉争票,双方劫持、绑架对方代表,强拉 选票。36年年底,国民党中央命令各地党团合并,进行总登记,由于人心涣散,许多人不愿 登记。温岭县万余名党团员参加登记者仅2600人。1949年台州解放以后,各县国民党组织也 就纷纷解体了。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席卷台州,迅速胜利。民国35年( 1946)开始 ,在抗战后期遭国民党疯狂镇压的中共台州地方组织重新恢复活动。这一年的6月,中共浙 东区党委指示台属地区准备武装斗争,派人帮助整顿组织。36年1 月,浙东工委确定台州为 开展浙东游击战争的重点地区以后,建立了台州工委,并先后建立临海中心县委和三门、临 三、椒南、宁海、宁新、宁天新、天新、嵊新东、临天仙等县级工委,并着手建立武装“铁 流”部队。37年4月,“铁流”部队在黄岩县圣堂村与浙南括苍支队会合,沟通了联系。8 月, 浙东工委的“机动”部队南下台州与“铁流”部队会合,合编成浙东第二游击纵队第四支 队。 8月31日,在临海县大田双庙全歼国民党台州保安独立营两个中队,打开台州解放战争新局 面。与浙东武装发展的同时,浙南特委所属的瓯北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也在35年开始从永(嘉) 乐(清)黄(岩)边区和仙(居)临(海)黄(岩)边区及玉环县海上等3个方面向台州发展。36年5月 建立玉环区委,后改县委。12月建立永乐黄中心区委,后改黄乐县委。37年8月,括苍中心 县委派出工作组与武装部队进入仙临黄地区,次年1月成立边区委。另一方面,仙居县西部 当时有处属特委在活动。32年春就建立了安仁分区委。34年2月建立缙仙区委,直到1949 年解放时一直在这一带活动。中共浙东、浙南、 浙西南党组织与武装力量分别向台州发展 ,迅速推动了台州的解放战争。37年冬,党组织及武装游击活动已遍及台州各地,统一战线 工作发展到了各县城,深入国民党军政人员内部。38年2月开始,游击队陆续攻下天台、三 门、玉环、温岭等县城。5月29日,临海、黄岩两县实现和平解放。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 军南下干部纵队第一支队与中共台属工委在天台会合,6月16日进入临海,建立浙江省临海 地方委员会。6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师一八四团进入海门。7月5日, 解放军第 六十二师与六十一师分别解放仙居、宁海两县,除大陈岛等少数海岛仍有国民党残军盘踞以外,台州全境解放。民国时期这个特别黑暗的一页从此翻过,迎来了光明灿烂的新台州,其 进展之迅速出人意料而又在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人民的企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