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化
  • 浙江戏曲
  • 非遗保护
  • 文物保护
  • 文化建设
  • 返回->首页->民间文化



    台州佛教——概说
          佛教约在东汉末传入台州。兴平元年(194),创建石头禅院(今仙居县境内),为台州梵 刹之始。80年代,考古人员于该寺遗址发现泥质红陶花卉图案圆形瓦当和泥质灰陶绳纹、印 纹等陶器碎片,证实东汉时确曾建过寺院。
         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寺院增多。1990年临海市红光镇下白岩村出土西晋初年青瓷 魂瓶盖,下层塑有佛像,后有头光,手作“法界定印”,结跏趺坐莲台上,神态凝重,线条 流畅,说明当时佛教文化已渗入台州社会民俗。
         两晋南朝,永嘉南渡与北朝灭佛,导致大批僧人南徙,促进南北佛教交融。南入台州的高僧 ,有史书可考者有支遁、竺昙猷、支昙兰、普跃、智达、慧明等人。隋唐以后,天台、禅宗 、净土三大宗派盛行,寺院遍及台州各县。因天台宗有专节述及,故概述禅宗与净土二宗。
         一、禅宗
         《宋高僧传》载,唐代僧人遗则隐居天台山佛窟岩,弘牛头禅法40余年,时称“佛窟学”。 大和七年(833),僧普岸于天台山创建平田禅院(万年寺),弘临济宗黄龙禅法,后 灵佑、希运等相继参禅于此。五代时,德韶于天台山建十三道场,弘法眼宗,吴越王钱弘俶尊为国师。其弟子延寿为著名佛教学者,高丽国王慕其才学,遣使致书执弟子礼,又遣僧 30余人受法于延寿,法眼宗遂盛行高丽。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下诏国清寺“易教为禅 ”,由天台宗祖庭演为禅宗江南十刹之一。淳熙年间(1174-1189),高僧怀敞居天台山万 年 寺,日本禅僧荣西两度入宋,从怀敞受黄龙禅法,归国创日本临济宗。弟子道元于嘉定年间 入宋,谒天台万年寺元,后师事明州天童寺住持如净(曾住持黄岩县瑞岩寺),归国 创日本曹洞宗。元代,国清寺发生教禅之争,一谓智者为开教之祖,一谓智者为禅宗,双方 诉讼于官,官无定夺,后由浙僧观无我仍定为“禅”。元世祖应杭州天台宗高僧湛堂奏请, 复 国清寺旧制。大德三年(1299),元成宗遣江浙释教总统一宁(临海县人,字一山),偕弟 子仁恭等往日本通好。一宁在日本所传禅法,称一山派。明洪武二年(1369),太祖诏请禅 僧昙噩住持国清寺,复为禅寺。黄岩县瑞岩寺住持无愠,禅学精深,日本怀良亲王曾遣使致 请,太祖诏至南京,无愠以老病辞,所著《山庵杂录》为宗门七书之一。十年,台州高僧、 南京天界寺住持宗泐奉诏率30余人往印度取经,“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往返十有四 万余程”,历时五载。清以降,国清寺僧耀冶、华顶寺僧梅谷以诗名世。
         二、净土宗
          此宗与天台宗关系最为密切。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中的“行三昧”即是念佛法门。后又著《观无量寿佛经疏》、《阿弥陀佛经义记》、《净土十疑论》等,宣传往生净土思想。 隋开皇十七年(597),智者大师在剡城石城寺圆寂前,“命施床东壁,面向西方,专称阿弥陀佛”,此为提倡天台净土法门之始。唐代临海县僧人怀玉以精勤修持著称,曾诵《阿弥陀 经》30万遍,日课佛号万声。宋代以后,净土思想渐与天台宗合流。天台宗十七祖知礼非常 重视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用天台观佛三昧的理观方法组织净土教。大中祥符六年 (1013),知礼创设念佛施戒会,聚集僧俗男女万人,同修念佛,求生净土,著有《观经融 心解》、《观经疏妙宗钞》等。遵式则重视智  《净土十疑论》,采用天亲《往生论》的五 念门,参以忏愿仪式,立《晨朝十念法》,常聚僧俗结修净业会,著有《金光明忏仪》、《 大弥陀忏仪》等。此后,天台宗高僧均倡净土法门,形成“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格局。
          1949年,台州有寺院653所、僧尼1910人,1966年为379所、1239人,1982年为382所 、955人。80年代,黄岩、温岭、玉环、三门、椒江、临海、仙居等县市先后成立佛教协会 。1989年11月,成立台州佛教协会,并发行月刊《台州佛教通讯》,后改名《台州佛教》, 为该会会刊。1990年,台州有寺院365所,其中国清寺、高明寺、方广寺、香严寺、天宁寺 、常乐寺、流庆寺、云霄寺、南峰寺、善法寺、清秘寺、西方庵等开放寺院69座,僧尼1070人。
    2012-06-29 09:11:00
    © 2009 ZJLIB All rights reserved